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研究方案撰寫技巧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丁維俊 2013. 11,NSFC項目申請書內容,簡表、摘要立項依據研究方案研究條件與基礎經費預算,NSFC研究方案: 330分,1. 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80分)范圍合適:3-5個內容:n重點突出:1-2個重點:關鍵問題選擇準確:2. 技術路線(90分
2、)設計合理:方法可行:成熟可靠; 可重復性強 3. 研究方法及手段(90分)方法先進:技術成熟可靠:有創(chuàng)新:4. 研究的預期目標(70分):可以達到,留有余地。發(fā)表論文:申請專利:可應用產品的開發(fā):,摘要的主要內容是研究方案,如:“用……方法進行……研究,探索/證明……問題,對闡明……機制/ 揭示……規(guī)律有重要意義,為……奠定基礎/提供……思路 ”,立論依據、研究方案與研究基礎的系 立論依據:闡述背景和理
3、由,回答“為什么” 研究方案:是申請書的核心,回答“怎么做” 研究基礎:展示積累和實力,建立“信任感”,,,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關鍵問題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年度研究計劃及預期進展,1. 研究目標,撰寫要求: 有限目標,與研究內容相呼應 如:探索……問題,明確……關系,揭示……規(guī)律, 闡明…原理(機制),建立……方法等,【研究目標】,篩選出與老
4、年性白內障相關的基因,明確 部分基因在白內障形成中的作用,從晶狀體上 皮變化的角度闡明白內障的發(fā)生機理,為防治白內障提供線索。,研究目標,1個目標: 解決…科學問題和學術性問題關鍵問題1-2個,并與目標一致問題:目標“大、平、淺” 沒有做到“專、精、深” 應提倡“小題大做”,2、研究內容,存在問題:內容過多,一個研究周期難以完成;內容分散,不能集中闡明研究目標。 撰寫
5、要求:內容要適當,確保研究周期內完成; 與目標相輔相成,為研究目標服務。篇幅要適度,注意與技術路線區(qū)別。,研究內容: 相對集中的有限目標和研究目的要一致,要有能支持新思路相應的新內容,體現出創(chuàng)新點和特色。深入的文獻調研:凝煉出的科學問題是什么?采用什么創(chuàng)新的方法、途徑、思路解決這個科學問題?解決這個科學問題對學術界和臨床有什么意義?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何潛在的指導價值?,3. 研究方法,(1)病例納入與排除方法 (2)(
6、臨床)檢測指標與標本采集 (2)基本研究方法 (3)特殊研究方法 (4)統計學處理,材料或研究對象 模型與目標及內容相吻合;材料 可靠,對象可控制;自擬處方 要論證。分 組(方 案) 設計和樣本量要符合統計學要求, 對照要嚴格。方 法 在保證準確、可靠的前提下,盡
7、 可能要有創(chuàng)新。指 標 針對性強是第一位。盡量采用最 新的專一性強的指標并要論證其 可行性和適用性。,介紹技術方法的技巧 成熟的方法要簡要介紹,重點闡明應用于本研究的依據 新方法要詳細介紹其原理,并闡明可以應用于本研究 的理論依據和實驗依據。 注意:必須對所運用的技術方法原理、流程及在實
8、際應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十分清楚。,研究方法常見問題 過于簡單:在實驗方案中只有方法名稱而無具體步驟。 過于繁雜:大量羅列一些常規(guī)的實驗方法。 撰寫要求:以研究項目的需求為前提,盡量采用目前 最先進的方法和手段,并將其操作步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體 現在技術路線當中。,4、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什么是關鍵問題 ? --研究過程中對達預期目標有重要影響的
9、 某些研究內容或因素。 --為達預期目標所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或 研究手段。 撰寫要求:找出關鍵問題,寫出解決辦法。,技術路線:路線圖,簡單明了,5、技術路線 存在問題: 不清楚,不詳細,不可行。 撰寫要求: 清晰、詳細、注意邏輯性。 撰寫方法:以時間順序為主線設計技術路線以研究內容為主線設計技術路線分大小標
10、題,突出邏輯關系。詳細地寫清楚每個具體步驟。,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技術路線及其關系 1、首先要確定研究目標:國內外現狀分析中提出的 具體科學問題就是項目的研究目標2、依據目標確定研究內容,根據內容選擇研究方法3、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的區(qū)別: 研究內容:重點回答觀察什么指標、階段目標。 技術路線:重點回答怎么做的操作流程。,6、可行性分
11、析 理論分析:學術可行性 研究手段、方法分析:技術可行性 預實驗結果分析:前期基礎 對所具備的實驗條件進行分析 對項目組成員搭配及其運用技術方法的能力分析,7、創(chuàng)新性 對創(chuàng)新的理解:創(chuàng)新性與先進性是有根本區(qū)別的。 原始創(chuàng)新: 填補空白或修改傳統的理論; 新技術、新方法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跟蹤創(chuàng)新: 在前人工作基礎上補充、完善現有理論; 對原有技術
12、方法修改后產生1+1>2的效果。,8、年度研究計劃及預期研究結果 年度研究計劃: 按年度列出:研究內容及其階段目標;擬組織 的重要學術交流活動、國際合作與交流計劃等。 預期研究結果: 理論成果:建立/豐富/補充/填補 ...... 技術方法:建立/完善 …... 專 利:可望獲得 …… 論
13、 文:國際、國內 人才培養(yǎng):青年科技骨干、博碩研究生,研究方案寫作要點,條理清楚 ? 邏輯性目標明確 ? 重要性論據充分 ? 科學性方法可行 ? 可行性基礎良好 ? 優(yōu)越性,案例分享,題目:溫腎健脾針法對脾腎兩虛型肥胖腸道脂代謝核心菌群的調控
14、機理,【摘 要】,腸道菌群不僅轉化膽汁酸影響脂肪吸收,而且與體重及肥胖關系密切。中醫(yī)將單純性肥胖分為脾虛濕阻、脾腎兩虛等型,針藥均有肯定療效,但缺乏諸如調節(jié)腸道菌群等微觀機理研究。本課題擬納入脾腎兩虛型單純性肥胖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50例,比較其腸道菌群構成與脂代謝特征、大便膽酸鹽譜及短鏈脂肪酸譜、大便能量與膳食纖維殘存量、血液脂代謝關鍵激素(Leptin,insulin, Cholecystokinin)及FIAF酶含量,以期揭示脾腎
15、兩虛型肥胖證之能量收獲及脂代謝核心菌群,及其導致機體脂質異常和肥胖的關聯機制。以溫腎健脾針法治療至肥胖癥狀及BMI指標明顯改善;采用前述方法檢測療效前30名每2周收集的血清與大便樣本,獲得溫針法對腸道菌群及其脂代謝的動態(tài)調控模式。本項目可望揭示脾腎兩虛型肥胖與腸道菌群之能量與脂代謝異??哼M的相關性,發(fā)現溫腎健脾針法的全新治療機理,拓展中醫(yī)藥肥胖治療理論,并為多學科攻克肥胖作出奠基性貢獻。,研究意義,腸道菌群與機體能量及脂質代謝關系密切,
16、肥胖患者腸道含有促進能量收獲與脂肪貯存的核心菌群。但不同證型肥胖患者是否有特定的核心菌群?脾腎兩虛型肥胖相關核心菌群有何特征?針刺減肥作用機理之中,是否包括并如何調整腸道菌群?本課題擬完成這些十分重要的探索性研究。具體研究意義有三:(1)揭示脾腎兩虛型肥胖證能量及脂代謝核心菌群,開啟針刺減肥研究新領域;(2)建立溫腎健脾針法經由調整腸道脂代謝相關的核心菌群而減肥的新學說;(3)構建針藥減肥與腸道菌群研究新平臺,促進肥胖機理研究與藥
17、物研發(fā)。,研究目標,揭示脾腎兩虛型單純性肥胖患者促進能量收獲與脂代謝的腸道核心菌群,闡明溫腎健脾針法通過調整脂代謝菌群而治療肥胖的新機制,建立證候與腸道菌群研究平臺。,2.1 研究內容,基于上述目標,本項目擬納入脾腎兩虛型單純性肥胖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50名,以及療效評分前30名患者治療中采集樣本,完成下述研究:2.2.1篩查促進脂肪代謝的腸道核心菌群。篩查對脂肪代謝起促進、抑制或雙向作用的代表性菌屬,然后采用自動菌種鑒定儀進一步鑒定到
18、種。這三方面代表性細菌,組成與脂代謝直接相關的腸道核心菌群。2.2.2分析膽汁酸譜、短鏈脂肪酸譜等大便脂代謝相關分子種類與含量。2.2.3 檢測單位大便卡路里殘存率、膳食纖維含量。2.2.4測試肥胖相關激素(leptin,insulin, Cholecystokinin)與FIAF酶含量。2.2.5體外試驗該核心菌群的能量收獲效率。2.2.6整合研究,揭示患者能量與脂代謝核心菌群特征,以及針刺減肥新機理。,2.3 擬解決的關鍵
19、問題,宿主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遺傳背景、生理病理狀態(tài)、免疫功能、疾病史與用藥史等多種因素,都可影響特定個體的腸道菌群。如何排除眾多干擾因素,獲得脾腎兩虛型單純性肥胖患者促進能量收獲與脂肪代謝的腸道核心菌群,是本項目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擬采取下述四種方法,針對性地排除干擾因素,解決此關鍵問題(1)嚴格病例納入。采用中西醫(yī)肥胖診斷權威標準,病證結合納入病例。(2)巧妙設計對照。(3)強化檢測指標的互補性、相互驗證性。(4)設計
20、體外驗證實驗。,,,,圖2. 實驗技術路線流程簡圖,3.2 研究方法和技術要點簡述,3.2.1 典型脾腎兩虛型肥胖證患者的納入、治療與療效判斷標準為保障試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同時考慮不超過20%的退出率,確定樣本量為50例。由經過培訓的中醫(yī)與西醫(yī)診斷學專家,納入符合脾腎兩虛型肥胖證患者,以及年齡、性別、生活狀況等相匹配的健康對照。,3.2.1.2治療方法,脾腎兩虛型肥胖針灸治療上,以溫腎健脾為主。故多選用脾經、腎經、任脈和背部膀胱經的
21、腧穴。因為臨床顯著的個體差異,本項目僅在此提出治則,具體的治療方案隨臨臨床癥狀體征而靈活應用(胡玲香等,2007)。但一般遵循如下基本原則:腧穴選擇:主穴之體穴主要取天樞、神闕、中極、關元、足三里、太溪、豐隆、三陰交、脾俞、腎俞等,均取雙側;耳穴:內分泌、大腸、三焦、腦點等。脾腎兩虛型配穴常取脾俞、腎俞、太白,等。針法選擇:選用溫針或溫補法為主。操作方法:在本校附屬醫(yī)院針灸科診斷室以常規(guī)方法,完成操作。隔日針灸1次,10次為一療程
22、,20天后觀察療效。休息3日,繼續(xù)第2療程治療。針刺治療時間選擇在飯后1小時后進行。,3.2.2 實驗方法簡介,3.2.2.1 核心菌群的篩查采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從待測大便樣品中篩選出與脂代謝密切相關的菌屬。擬采用下述培養(yǎng)基(丁維俊等,2007):雙歧桿菌屬:BS培養(yǎng)基(但用申請者改進的以新鮮番茄汁代替多種維生素)。乳桿菌屬:LBS培養(yǎng)基;按標準配方自制。類桿菌屬:KV培養(yǎng)基;將購自上海生物制品所的厭氧菌基礎培養(yǎng)基(NO:98404)滅
23、菌后冷卻至55℃,加入兔血(5%)、卡那霉素(100µg/m1)、硫酸鏈霉素(5µg/m1)及Vk1(0.1%),傾注平皿。柔嫩梭菌屬:MRS培養(yǎng)基; M. Smithii菌:MBC培養(yǎng)基(補充3g/L formate,3g/L acetate, 0.006% Na2S);B.thetaiotaomicron菌:Shaedler培養(yǎng)基;均按Martin等(2007)介紹的腸道菌選擇培養(yǎng)基配方自制。實驗時,用無菌稱量紙
24、取糞便0.1g放入0.9ml稀釋液,使之稀釋10倍。然后用一系列無菌稀釋管作對數稀釋至10-8。依據申請者前期研究經驗及相關文獻報道,選擇不同培養(yǎng)基的接種稀釋度。用微量移液器取20μl滴于培養(yǎng)基表面。每個稀釋度滴三滴,同一培養(yǎng)皿上滴種三個稀釋度。然后迅速置于DY-II型厭氧培養(yǎng)箱中,37℃培養(yǎng)48h。計數培養(yǎng)皿表面的菌落形成單位數量,乘以稀釋倍數,即得到每克糞便標本的菌落形成單位數(CFU)。采用PEMS 3.0統計軟件包,用t檢驗分析
25、不同組別的統計學差異顯著性。,3.2.2.2 UPLC–MS法分析大便膽汁酸及其代謝中產物譜,擬使用由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研究中心開放實驗室提供的Waters公司ACQUITY UPLC檢測系統,參照Martin等(2007)建立的方法,完成大便檢測。標準品由Sigma公司購買。質譜檢測在Waters公司產品TOF LCT-Premier (Waters MS Technologies, Manchester, UK)完成。其操作過程如下。
26、取低溫保存的大便浸出液,用1:1甲基氰:水混合液調整濃度至1mg/ml,上ACQUITY? BEH C18 1.7m柱,以500 ul/min流速洗脫12min,洗脫液組成由甲基氰:水40:60比例逐漸調整為60:40(pH4.0)。將分批收集的洗脫樣品上Q-TOF質譜分析系統,以亮氨酸-腦啡肽為參照,采用W-optic通路、毛細管電壓2.6 kV、錐體電壓50 V、噴霧氣流600ul/h等條件,完成檢測。每個樣品重復掃描10次,得其平
27、均值。,3.2.2.8核心菌群能量收獲與脂代謝效率的體外試驗,采用Kihara等(2002)建立的微量培養(yǎng)法,檢測待測樣本對大豆寡聚糖(soybean oligosacchride),乳果糖(lactulose),棉子糖(raffinose), 蔗果三糖(kestose)等四種代表性膳食纖維成分的分解與利用效率。其基本操作程序如下。將上述四種膳食纖維分別加到牛心腦浸出液(BHI)培養(yǎng)基中(終濃度為20g/L),按0.5ml/孔接種于24
28、孔培養(yǎng)板。將待測大便樣本作10-2,10-3,10-4,10-5稀釋,然后接種于培養(yǎng)板(每個濃度梯度設置3個重復樣)。放入細菌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6h后,應用前述“酶-重量法” 測定培養(yǎng)液中膳食纖維殘留量、GC–FID 法分析新合成短鏈脂肪酸(SCFA)種類與數量(樣本中原先含有的SCFA,但經102至105倍稀釋后,可忽略不計),從而確認腸道菌群樣本的能量收獲與脂代謝功能。,3.2.3可行性分析,3.2.3.1學術依據充分、實驗方案合理,是本
29、項目得以實現的理論基礎3.2.3.2前期相關實驗與臨床經驗,是本項目順利實施得基本保障3.2.3.3 人員搭配合理、技術熟練,具備完成本項目的知識與人力資源 3.2.3.4 實驗設備基本具備,缺少的設備也得到落實,4本項目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4.1 首次提出針灸減肥機理中,應包括調節(jié)腸道菌群之新假說 。提出在針灸減肥的整體性調控機理中,尚應包括腸道菌群之局部調節(jié)。結合申請人研究經歷與學科發(fā)展態(tài)勢看,該假說是對傳統針刺減肥原理的重要
30、補充善,值得深入研究。4.2 研究方法的組合創(chuàng)新4.3多學科整合效應明顯,突出中醫(yī)自身的特色與優(yōu)勢,5年度研究計劃及預期研究結果,2009年度: 納入患者與健康對照各20例,完成研究內容之1~4項;總結并優(yōu)化研究方案,撰寫研究論文1~2篇。2010年度:納入患者與健康對照各30例,完成研究內容之1~4項;撰寫論文2~4篇,發(fā)表論文3~4篇;培養(yǎng)青年科技骨干2名。 2011年度:完成研究內容之5、6項研究。發(fā)表SCI論文2~3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